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人有三急”,上厕所本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但在今天的公共空间里,竟然也能变得异常复杂。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公共卫生间的男女标识设计越来越“离谱”,有的搞艺术、有的玩抽象,有的甚至充满低俗暗示,让人一不小心就走错了门。
一些人戏称,“不是文化人都不敢去厕所”,更有人调侃这是一种“厕所门口的学历歧视”。
7月1日,《》终于就这一现象发声,点名批评那些炫技的“艺术家”设计师,呼吁公共标识回归功能本位。
这篇评论文章如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发网友热议。公共卫生间标识设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公众的痛点如何形成?有没有改进的方向和标准?
卫生间标识为何越来越难懂?
公共卫生间标识的主要功能,应当是让人在最短时间内分辨出“男”与“女”,尤其是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识别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近年来大量所谓“艺术设计”却本末倒置,把功能性抛在脑后,转而追求视觉冲击力和独特风格,结果就是一场“上厕所前的智力考验”。
不少景区、商业综合体、文创园区将公共卫生间作为“品牌延伸”的一部分,不惜在门口大做文章:用古代人物、动物形象、线条符号代替传统的男女符号。
有的设计甚至连图案都省了,只留下两个抽象几何图形,一个倒梯形、一个正梯形,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地方干脆用汉字“凹”和“凸”来区分性别。
虽然设计师口口声声说是借用“形态对比”,但公众普遍反感这种暗示意味浓厚的表达方式。
更离谱的是,个别商家竟然把明星照片印在厕所门口代替性别标识,比如武汉某地用邓超和孙俪的头像来区别男女厕位,虽然容易辨识性别,但对明星本人毫无尊重,也涉嫌侵犯肖像权。
类似事件频出,使得公众不仅难以辨认,甚至在精神层面感到不适与荒谬。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长期以来,这种设计乱象其实已经饱受诟病,只不过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直到《人民日报》在7月1日发文,才真正将这一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文章明确指出:卫生间标识设计要以使用者为核心,切勿为了炫技而制造“识别障碍”,强调艺术设计必须为实用让路。
此文一出,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遇到的“奇葩厕所门”:有人晒出某处景区的卫生间标识,只用两道线勾勒人物,男女造型几乎相同,乍一看根本难以辨别;还有的地方干脆用动物形象,一个大象一个长颈鹿,完全不知所云;更有设计师自诩创意,将两个人物姿态分别设计成“蹲”和“站”的动作,虽然有辨识度,但让人不禁觉得不雅。
甚至还有部分标识加入了明显的隐私部位轮廓,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有儿童使用者的场所,这种做法无疑极不合适。
标识本应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普遍识别功能,而非成为设计师表达个人想法的艺术实验场。
《人民日报》的文章不仅获得了网友的大量点赞,也引发了各地方政府的反思。
据悉,湖北武汉某市场在接到市民反映后,已紧急更换了一个标识标错的厕所门,以防止类似误入事件再次发生。而陕西某博物馆以传统服饰造型为灵感,成功打造出一套识别性强、又富有文化意味的卫生间标识,更是被网友广泛称赞为“优质示范”。
呼吁统一规范刻不容缓
事实上,关于卫生间男女标识,中国早已有一套推荐标准。
最普遍、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案是使用红蓝配色+简洁图形——女性穿裙装、男性穿裤装的小人形象,图案直观、配色统一,适用于各年龄层和识字能力不同的群体。
然而,这一推荐标准并非强制执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被“创新设计”所替代。
很多设计公司和公共空间运营者,在缺乏监管和统一审美指导的前提下,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差异化”表达方式,以突出所谓的“品牌文化”或“艺术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们的“自我表达”凌驾于公众体验之上,导致功能性严重退化。
而在标识失误带来的实际影响中,不乏“误入异性厕所”造成尴尬甚至安全隐患的真实案例。例如武汉一名男市民在某市场因门口标识与性别字样相互矛盾而误入女厕,险些酿成社交灾难。若非他警觉地转身离开,后果难以预料。该事件经由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已迅速整改并道歉。
这一切都说明,公共标识虽然看似琐碎,却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体验。一旦设计不当,不仅会带来尴尬,还可能引发误会、争执,甚至侵犯他人隐私权益。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应当出台强制性的统一设计规范,对于公共卫生间标识的图形、字体、配色、材质等细节进行明确规定,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管理,避免重复犯错、浪费公共资源。
结语
上厕所这件小事,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讨论得如此热烈。从网友的真实遭遇到人民日报的公开批评,再到地方政府的及时整改,这一场围绕“厕所门口认不清”的风波,实则映射出我们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诸多盲点。卫生间标识虽小,但关乎日常体验、社会文明与城市细节管理的水平。
设计师的创意无可厚非,但必须在公共功能面前学会“让步”。只有以“识别第一”为原则,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才能设计出真正便利、高效又符合社会审美的公共标识。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统一标准,减少“艺术灾难”,别让大家在如厕前,还要陷入“门口的智力测试”。你觉得呢?是否也曾在这些标识面前感到无从下脚?
通弘网-通弘网官网-配资网炒股-在线配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